上海蟹类批发价联盟

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先进技术系列连载(二): 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与繁育场修复

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
  • - -
楼主

为促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交流,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,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、中国水产学会联合,在中国水产微信公众号(ID:fishery1958)等媒体上,就产卵场修复、栖息地修复、增殖放流、生态净水、鱼道构建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开展宣传。宣传暂定12期,每期介绍1种技术。欢迎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留言提出宝贵意见,也欢迎推介应用前景广阔的各类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。


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先进技术系列连载(二):

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与繁育场修复

(一)工作背景。长江野生河蟹是我国河蟹养殖业种源的根本保障,也是长江下游至河口的重要渔业对象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由于工程建设和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,长江河蟹天然资源枯竭达20余年,恢复长江河蟹天然资源刻不容缓。

(二)技术原理。针对长江口是河蟹最大的天然繁育场这一特点,基于河蟹资源衰退的关键成因和机制,综合运用现代生态学、渔业资源学和水产增殖学原理,建立了长江河蟹资源恢复关键技术体系。

(三)技术方法。一是建立高精度、全覆盖、高密度的资源监测系统,全面系统掌握河蟹的资源变动规律及生境需求;二是运用“三位一体(亲体增殖+生境修复+资源管控)”资源恢复技术,开展资源的科学养护;三是创建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和种质评价技术,在不影响天然种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优良种质资源。

(四)适用范围。其中监测技术可应用于洄游性水生生物资源状况的研究;三位一体的资源恢复技术可应用于重要渔业资源的恢复;评估技术可应用于增殖放流相关工作;种质评价技术可用于遗传资源挖掘利用。

(五)工作成效。通过相关技术应用实施,枯竭达21年之久的长江口亲蟹和蟹苗均恢复至历史最好水平,蟹苗产量从年产不足1吨恢复并稳定年产60吨左右的规模,相关工作成为国际上渔业资源恢复的成功范例。

(六)应用前景。相关技术可在资源监测、增殖放流、生境修复、资源管控等渔业资源养护工作中推广应用。综合性养护技术可逐步推广应用于资源严重衰退的洄游性水生生物。

(七)相关建议。(1)开展资源修复前建议进行系统性资源监测,查明资源衰退机制和成因,由此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资源修复措施;(2)开展资源修复后建议进行必要的评价和评估,以科学指导资源修复工作持续开展;(3)幼体关键栖息地的丧失也是影响资源变动的重要因素,建议高度重视育幼场生境修复。(4)漂浮湿地是一种高效生境修复技术,建议进一步改进完善后推广应用。

相关内容

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先进技术(一):曼氏无针乌贼产卵场生态修复技术



举报 | 1楼 回复

友情链接